查看原文
其他

产妇跳楼事件,国家卫计委回应了!

2017-09-07 人民网


  日前,陕西榆林一名待产孕妇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详细报道)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7日回应称,已责成当地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7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谈及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时,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我们向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我委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据媒体报道,8月31日晚,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一名待产孕妇从楼上坠下身亡。此后,当地公安机关认定坠楼产妇系自杀。而对于该事件,家属和涉事医院双方各执一词。


  9月3日,涉事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官方微博发布了情况说明。


  该说明指出,事发当日上午10时许,产妇进入待产室。生产期间,产妇因疼痛烦躁不安,多次强行离开待产室,向家属要求剖宫产,主管医生、助产士、科主任也向家属提出剖宫产建议,均被家属拒绝。最终产妇因难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跳楼。医护人员及时予以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


  然而,产妇丈夫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称,产妇在待产期间,两次疼痛难忍,他两次主动要求剖腹产,但院方给出的回复是“一切正常、不用剖腹产”。


  6日凌晨,涉事医院再次发布声明称,产妇签署了《授权书》,授权其丈夫全权负责签署一切相关文书,在她本人未撤回授权且未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产程记录产妇血压、胎心正常)时,未获得被授权人同意,医院无权改变生产方式。


  此外,该声明中还提供了授权委托书、护理记录单、视频监控截图等证据。


  不过,坠楼产妇家属依旧不认同院方说法。据媒体早前报道,榆林市卫计局已介入调查此事。


回归尊重 凝聚“产房里的共识”


桂从路


 近日,陕西榆林的一位产妇,在分娩时无法忍受疼痛并多次提出剖宫产未果的情况下,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悲剧,引发了人们对产妇、家属、医院三方角色的讨论。


 围绕“谁拒绝了剖宫产要求”这一问题,医院与家属各执一词。截至目前,官方权威调查尚未公布,相关事实有待澄清。其实,类似事件已经不止一起。这让更多人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在相关讨论中,人们在寻求真相的同时,也在探讨医疗规范问题。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作为医疗前置条件,这是对患者决策权和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医疗过程中医生临时处置权的限制,长远来看是对患者的保护机制。这种做法在很多国家都是惯例,但法律的规定往往在现实中遭遇考验。比如,责任权限的划分、经济效益的考量、落后观念的制约等。


 因此,在讨论上述类似悲剧中,有人指出为了完成顺产指标医院具有倾向性,有人质疑具有专业判断的医生通过签字转移责任是否妥当,有人认为家属在婴儿成长和生二孩等现实考虑中会倾向顺产……这些因素在是不是剖宫产、要不要签字的问题上,增加了或多或少的犹豫。但对临产的孕妇来说,则让她们遭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更为极端的情况是酿成了生命的悲剧。


 由此看来,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仅需要医患双方在医疗行为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更应该在价值观念中凝聚起更多“产房里的共识”。不论是舆论在这起事件中关注的“产妇多次要求剖宫产但没得到相关方积极回应”,由此引发的关于患者自决权的争论;还是在医学界热议的剖宫产临床指征,以及无痛分娩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困境,这些讨论背后都折射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家属、医院乃至社会对产妇的真正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尊重产妇在面临分娩痛苦时的自我选择,更应该是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人本精神的回归。


 应当看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关医疗、法律的常识越来越普及,但一些更加重要的常识同样需要不断重申,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尊重,而后者恰恰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常识。无论是医院还是家属,都需要更关注产妇的个人感受、更尊重她的自主选择。女性分娩是一件伟大的事,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不仅需要格外有力的技术手段和对风险的清醒预估,更需要对她们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关怀,而不是止于制度,更不能只有利益。这样,或许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大家都在看


今日白露!秋天真的来了,这件事千万留意


中国版“敦刻尔克”:他一人拯救150万人,打破日本灭亡中国美梦


产妇跳楼事件,究竟是谁拒绝剖腹产?各方回应(附监控截图)


(综合中新网 记者:张尼,人民日报)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翟巧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